留学海南的美国夫妇(约翰·戴维斯及夫人)因收养脑瘫儿定居三亚,为了救助更多患儿,拿出退休金于2004年建立了三亚光明连接脑残疾儿童中心,并为孩子们聘请治疗员。恢复中心分为脑瘫患儿部与孤独症患儿部两部分。
2013年9月6日,在光明连接担任一日志愿者的经历,打开了我的眼界,而这群与众不同的孩子,触动了我的心。我真心地渴望更多的社会大众能了解到这些孩子生活的困难,能为他们伸出援手。
早上8点半,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三亚一个普通小村落,当车子在一幢五层楼房停下时,从里面传来孩子们的声音,不是笑声,而是稍显嘈杂的喊叫声。
工作人员正在给孩子们喂饭。
刚走进恢复中心的那一幕,至今历历在目。
孩子们被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能够自己使用碗筷吃饭,另一部分或因为身体萎缩、僵硬乃至无法坐直,或因为有自残倾向,只能将他们绑在椅子上,由工作人员喂食。
我在为孩子喂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当母亲的辛苦,也很替这些孩子们感到幸运,是这些无微不至不辞辛劳的工作人员,延续了孩子们的生命。
喂食的过程也有很多困难,有的孩子会用手拍打饭碗;有的孩子吃了口饭,马上又吐出了半口;有的孩子不停自顾自地摇头晃脑。照顾这些特殊的孩子,尤其需要的是耐心。
孩子们都吃完饭之后,还要逐一帮他们刷牙。然后抱他们坐在马桶上,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。
这之后,就是看电视的时间。
电视上播放的是儿歌舞蹈的视频,少数能够自行活动肢体的孩子会跟着音乐缓缓地笨拙地手舞足蹈,一个普通孩子能做到的简单的动作,对他们来说却需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。听着轻快的音乐,看着孩子们的笑脸,我却湿了眼眶。
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,除专门照看孩子的工作人员,其他人继续忙碌,打扫食堂掉落满地的饭菜,整理宿舍床铺,洗晾堆积如山的脏衣服、脏毛巾等等。我只体验了一天,但他们每一天都是这样大的工作量,我对这些工作人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。
每一天午饭过后,工作人员都会带孩子们上四楼睡午觉。对于行动不便的脑瘫儿童来说,上四楼是一大挑战。但是为了他们的肌肉不至于完全萎缩,为了他们能有足够的适当的身体锻炼,恢复中心特意将宿舍安排在四楼。看着孩子们艰难地上楼,让我感到心里很是煎熬。比较小的孩子被抱着上楼;有的孩子将手挂在栏杆上由工作人员扶着一步一步缓慢地上楼;有的孩子手脚并用爬上楼。虽然这个过程令人心酸,但是我看到了这群孩子求生的意志和不放弃的决心。
在我看来,这群脑瘫患儿是不幸的,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思考、行动,生活有很多的困难;但他们也是幸运的,住在恢复中心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,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好心人在关心、帮助他们。
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能够伸出援手,帮助这些孩子,帮助光明连接越办越好。